醫療機構污水包括門診、病房、手術室、各類檢驗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間等處排出的診療、生活及糞便污水,這些污水需通過專業的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消毒處理。因此進行醫院新建、改建、擴建時,應同步設計醫院污水處理設備與主體,并保證兩者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以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對于設有傳染病區的綜合性醫院,應同步考慮傳染病區獨立排放、獨立處理污水的能力。目前關于污水處理的消毒工藝分為很多類,它們的消毒原理、優缺點有哪些?日常管理的重點在哪里?本文將結合醫院的實際運行案例就污水處理工程的原理與使用做介紹與交流。認識污水處理,首先,我們要區分每種消毒處理方式的特點,以便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合理的消毒方式一要確保消毒作用,二要考慮經濟成本,具體要求要依據GB18466-2005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CECS 07:2004 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等執行。具體如下:



上述污水消毒處理方式優缺點的比較,為我們建造污水處理站或對原有污水處理站改造提供了參考依據,接下來我們將就其工藝流程原理做進一步介紹。以寧波地區為例,該地醫院污水主要采用以下幾種處理工藝:接觸氧化加三氯異氰尿酸消毒、前置臭氧+MBR(膜生物反應器)+三氯異氰尿酸消毒、MBR加紫外線消毒、MBR+臭氧消毒、接觸氧化+單過硫酸氫鹽消毒、接觸氧化+次氯酸鈉消毒。我們先就其中的MBR處理工藝做一下介紹:MBR 工藝又稱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是一種現代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的水處理技術,它利用膜分離設備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截留住,達到水凈化的目的。由于膜的高效分離作用,其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沉淀池,處理出水極其清澈,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細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鑒于此,新建醫院多采用該工藝進行污水處理,是目前廢水處理新技術之一,其工作流程如下:

當然,該工藝也有缺點,即存在膜污染,這也是影響處理水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需要進一步去解決。但與傳統處理工藝相比,它仍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且對污水的回收再利用符合綠色節能的建設趨勢。

我們再以目前新建醫院較常采用的前置臭氧+MBR+三氯異氰尿酸的處理工藝為例:從上圖流程能夠看出,該處理工藝重點環節如下:醫療廢水與餐余廢水應分別經化糞池、隔油池做沉淀處理并定期清理;機械格柵系統如維護不當較容易發生故障,應對閘門等定期檢修、每日清理殘渣;膜區過后應對污泥進行消毒并清理,加強日常檢查。除了污水處理系統的工藝選型,后期投入使用后的運維管理更加重要,直接影響到排放的指標、設備的使用壽命與故障率等問題。一般,我們會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進行日常管理。(1)加強對運維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制定合理的工作考核制度是保證運維一線人員有效工作的關鍵。應著重從污水處理基本流程、工藝原理、設備運行故障排查、水質檢測等各方面進行全面培訓,同時制定完整的培訓學習計劃,并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制度來強化運維管理人員不斷學習、深入學習的能力。(2)由廠方指派技術人員定期對醫院污水處理站設備進行巡檢,按季度、半年、重大節假日三個時間節點,對污水處理站內的設備設施進行檢查,及時更換故障配件,確保無帶病工作。

(3)根據設備運行狀況、使用時長、運維記錄等綜合因素,確定設備健康周期,并將相關信息通過主管科室會議,反饋給相關人員,為設備保修和更換提供重要依據。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根據醫療機構排入市政下水道的醫療廢水、污水中廢水外排口應設污水流量和在線監測設備的要求,醫院通過改造,安裝聲波明渠流量計、余氯分析儀、視頻監控、配水系統(明渠或具有自由水面的暗渠)等實現數據的實時監控,進一步對環境保護起到了保障作用。醫院污水處理是后勤保障中的重要環節,涉及感控、環保的要求,從前期設計選型到后期投入使用的各個節點都應做到合理評估、標準管理,為醫院的正常診療活動提供有力保障。
文章轉載于污水處理設備專家